【2024DSE雞精】考前最後翻溫:Geo地理科!

2024地理Geo即將開考,各位2024DSE考生,為考地理做好全面準備未呢?溫地理不只是背理論,更包括分析地形判斷生態系統等實地考察題,及如何在考試中有效利用有限時間。
各位考生們不妨收藏本篇Blog,考前最後翻溫下;
必修七大單元:
機會與風險:居住在災害頻生的地區是否明智之舉?
管理河流和海岸環境:一個持續的挑戰
轉變中的工業區位:它如何及為何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?
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:環境保育與城市發展是否不能並存?
對抗饑荒:科技是否解決糧食短缺的靈丹妙藥?
消失中的綠色樹冠:誰應為大規模砍伐雨林付出代價?
氣候變化:長期波動還是不可逆轉趨勢?
選修單元(四選二)
動態的地球:香港地質與地貌的形成
天氣與氣候
運輸發展、規劃與管理
珠江三角洲區域研習
DSE地理科分數cut-off
- 70%分數:5
- 80%分數:5*/5**
2024 DSE地理科改動
卷一:
- 作答時間增加15分鐘,由二小時三十分鐘延長至二小時四十五分
- FBQ (實地考察題)只考M7氣候變化 (Climate Change)
- 乙部FBQ和丙部DBQ(資料回應題)合併
- 一題FBQ及四題DBQ中,考生需選答三題
- MC分數比重由24%降至20%,FBQ及DBQ合併佔分45%,Essay佔比10%
卷二則變化不大。


答題時間分配建議
卷一必修部分(2小時45分鐘)
選擇題MC:25分鐘
實地考察題FBQ+資料回應題目DBQ:選題5分鐘+作答1小時
短文式Essay:選題3分鐘+概述outline5分鐘+作答1小時
卷二選修部分(1小時15分鐘)
資料回應題DBQ:30分鐘
短文式Essay:概述outline5分鐘+作答40小時

答題技巧
基礎題型
相對簡單的題型,主要考察學生對圖片或照片的基本分析能力。
題目keywords:描述/寫出、比較、計算、辨認
分值範圍:1-4分,部分題目可能包含解釋要求,如解釋某現象的形成或特點。
答題技巧:明確並直接回應關鍵字所指的要求,如直接描述圖片所示内容。
中階題型(FRB&DBQ)
要求學生解釋資料中顯示的地理情況、趨勢或特徵及其影響。
題目keywords:說明/解釋、特徵/影響/改變/關係
分值範圍:通常為3-6分。
答題技巧:深入分析題目所提供的圖表或數據,清楚說明地理現象及其相關因素。
高階題型
需要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與比較,並提出自己的立場和理由。
題目keywords:討論…理由/較大責任、評估…效用
分值範圍:4-6分,通常位於題目的末尾。
答題技巧:展示能夠從多角度評估和比較,提供均衡的觀點和充分的證據支持。
注意事項
FBQ&DBQ 答題要求:必須引用資料中的信息作答,尤其是當題目要求「參閱圖/照片X」或「引用圖中證據」時。
答案篇幅:FBQ&DBQ通常以點列形式呈現,每個點約佔1-2分,應根據分值適當安排答案長度。
時間管理:不宜在選擇題上浪費過多時間,預留足夠時間給後面長題目。
地圖技巧
- 掌握地圖繪製及分析技巧,能在資料題中取得穩定分數。
- 如果對地圖繪製技巧不夠熟練,建議避免選擇此類題目,以防答錯導致分數損失。
Essay保分格式
- 引言
Essay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不要照抄題目,學生可以於引言定義題目、描述與題目的相關地理概念,為整篇Essay開一個頭,簡略即可不宜花費太長時間。
- 第一部分
根據題目,進一步延伸相關地理概念,包括描述及說明。一個概念為一段,分段時加關鍵詞和隔行,可以舉大量例子和數據論證自己論點。
- 過渡段
必寫,最方便省時的方法是抄題目+「以上就是…(第一部分),接下來就會進一步討論…(第二部分)」,在此為第二部分界題,定下第二部分的立場。
- 第二部分
題目關鍵詞多數為解釋、討論與評估,解釋部分仍需使用地理概念去解釋題目所述現象。
如果關鍵詞是討論,加上有明確立場,建議同學寫4正2反,如果關鍵詞是評價,無論作答結論是有效或效用不大,都需要建議至少一項能夠改善問題的「其他措施」,也是重要得分點。
- 總結
視乎答題時間是否有剩餘,若時間允許可以重申立場+建議,使Essay完整結束。
2020-2022年Past Paper
試題資料來源自DSE.Life
各位考生要牢記上面的一些答題策略和小技巧,一些小細節可以留住不少分數!
把握答題時間的同時也要盡量將每題答得完整,最後祝各位DSE考生可以超常發揮,獲得理想的成績,摘星成功!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探索「Good Education好學」,您的教育中心評價專家!我們致力於展示每位教育者的真實教學理念,並為家長提供全面的資訊。
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賬號,不僅瞭解教育中心的詳細評價,還能深入探索背後的教育哲學,一起建立真正的信任和聯繫!
Facebook:Good Education 好學 – 教育中心評價平台
Instagram @goodeducationhk